最新目录

翻转课堂在公文通报教学上的应用探究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翻转课堂的起源与发展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名化学教师将PowerPoint与讲课的声音制成课程视频,目的是希望可以帮助缺席的学生补习课程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与发展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名化学教师将PowerPoint与讲课的声音制成课程视频,目的是希望可以帮助缺席的学生补习课程。这两名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在课前观看和学习视频,然而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且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结果,这种课堂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这就是最初的翻转课堂。[1]

(二)翻转课堂的发展

2012年,林地公园高中的这两名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出版了著作,介绍和宣传他们在翻转课堂应用方面的成果。美国还成立了一个翻转课堂协会,截至2015年,该协会已经建立了多个网站和一个拥有3000名参与者的学习网络。[2]恩菲尔德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验。实验的调查结果显示,73.5%的学习认为翻转课堂令他们感受到更多的自信;61.8%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中学到的内容更加有用。[3]

翻转课堂在中国的应用也在不断实践中。2016年,清华大学推出了“雨课堂”,通过PowerPoint进行课前教学,然后通过微信进行课上与课后互动。“雨课堂”受到了很多教师与学生的喜爱。[4]目前翻转课堂应用最多的是中国的高校课程,其中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最多,涉及到视听说读写课等多种英语课程,其次是计算机和思想政治课程,再次是化学、物理、会计等。根据知网数据,研究翻转课堂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应用的文献,分别有635、795、935和2380篇。[5]因为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逐渐提高,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相应提高。

二、翻转课堂的涵义和优势

(一)翻转课堂的涵义

1.翻转课堂的定义

目前,并没有翻转课堂的统计定义。一部分人认为,传统的课堂是先在课上学习知识,课后完成作业,而翻转课堂是课前先自学,课堂上再进行学习的教学形式;而另一部分人认为,翻转课堂是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完成教学、作业和测试的教学形式。[6]

结合翻转课堂定义的两种不同观点,以及翻转堂的起源和发展,可以对翻转课堂的定义进行总结:翻转课堂是一种在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环境基础上,将课堂由知识传授的场所翻转为知识内部化的场所,从而形成的一种创新的课堂与教学形式。

2.翻转课堂的特征

(1)翻转流程

翻转课堂的第一种定义是从教学的流程出发。教学的流程包括教和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教后学,而翻转课堂则是先学后教,将原有的教学流程进行了翻转。

(2)信息化

事实上,对翻转课堂的这两种定义并不矛盾。如果没有计算机网络信息环境,学生在课前自学,只能通过图文或音频等传统方式自学,自学效果显然不够理想,计算机网络信息环境可以通过多媒体形式,让学生如同置身课堂,身临其境般地听教师的讲解。计算机网络信息环境是翻转课堂的基础。

(3)角色转变

事实上,教学的过程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部化两个步骤。翻转课堂并没有翻转这两个步骤。只不过,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上由教师进行知识传授,课后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内部化。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中,知识传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知识传授的过程是信息化环境中,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的,知识传授由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自主的形式。在知识内部化的过程中,由原有的学生自主变成了师生共同完成。

(4)互动性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占主动,学生相对比较被动的接受。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在课堂上,学生由于已经有过自学的基础,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在课后,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情况,可以相对更便捷的反馈给教师。在这两个过程中,翻转课堂的师生之间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互动性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特征。

(5)场景式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传授往往是通过图文和语言,以告知和讲解的形式进行传授,而以课后作业和测试为核心的知识内化过程,往往是书面的形式进行的。但是,在翻转课堂模式中,知识传授可以图文、语言、视频等形象的方式进行,甚至可以在视频中快速地模拟一个场景来演示教学的内容。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更是可以在课堂上,由学生配合来模拟知识的应用场景。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网址: http://www.stbctbzz.cn/qikandaodu/2021/0707/729.html



上一篇:古人对水土保持的一些论述
下一篇:论学校奖惩工作中党政公文的使用决定通报和通

水土保持通报投稿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水土保持通报版面费 | 水土保持通报论文发表 | 水土保持通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土保持通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