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易地扶贫搬迁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之困局(5)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滦平县注重易地搬迁与安置就业及产业配套,并将其作为提升贫困群体自身动力和完成脱贫的关键,从而也是脱贫攻坚能否成功的关键。以各个安置点上开

滦平县注重易地搬迁与安置就业及产业配套,并将其作为提升贫困群体自身动力和完成脱贫的关键,从而也是脱贫攻坚能否成功的关键。以各个安置点上开发各种旅游项目为例,整个承德市作为京津水源涵养区,必须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国家要求,“加快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周边地区的贫困问题。”处理好生态发展与扶贫脱贫的关系,是关系贫困人口持续脱贫并逐步致富的大问题。在这样的限制条件下,很多贫困村民束手无策,没有了脱贫的内在动力。滦平县在实施易地搬迁时,经过专门研究,采取了生态保护与扶贫项目相协调的策略,注重选择和引进与涵养水源、森林资源、绿色生态保护相一致的配套产业。比如滦平县各种易地搬迁模式都围绕生态旅游做文章,为当地居民提供符合比较优势的服务性工作岗位,增加了居民工资性收入,客观上降低了居民返贫风险,提升了贫困人口内生脱贫的动力及稳定可持续性。

例如两间房乡安置点开发了民俗旅游项目、御龙谷旅游项目,引进资金65亿元人民币,建设以当地颇具特点的皇家文化为底蕴的行宫、酒店等服务设施,并围绕新环境体验区建设中国国内最大的特色木屋、石屋群,吸引北京周边、全国乃至国际高端度假养生人群汇聚于此,提升本地的文化氛围和知名度;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新服务聚集区,辐射周边金山岭、古北水镇、承德等地区,打造京承高速旅游带的接待中心,促进两间房乡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预计将大量增加贫困人口的就业与收入。邢家沟门村吸引开发公司,对搬迁后闲置房屋统一管理、规划,结合当地植被良好的特点,发展融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安纯沟门安置点发展了循环农业项目、养种旅游项目;邢家沟门则开发了石佛寺旅游开发等,都是结合当地既有资源的生态友好型项目,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又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岗位。滦平县在三个安置点均为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吸引外来企业,带动经济发展,共安置贫困人口就业2565人,增加了收入多元化,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幅度最大,有效缓解贫困甚至脱贫,实现发展和脱贫的可持续。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整合多方参与,在政府主导下将扶贫搬迁嵌入当地发展规划,实现整体扶贫开发和整体脱贫

贫困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经济社会现象,不是孤立的个别问题,也不可能与其他问题剥离开来。缓解贫困是地方经济发展中多项任务之一;而贫困的缓解也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因此,扶贫脱贫必须融入地区经济发展中,吸引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并积极互动。滦平县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就是在政府主导下成功吸引有关多方面参与的结果。各种易地搬迁扶贫项目的主导组织者主要都是当地县、乡级政府,及其专设的扶贫脱困部门;同时,滦平县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过程中,通过各级政府的支持及农户收益分成壮大了集体经济,集体项目既发挥示范效应,也显示了引领作用,还直接支持了各种易地搬迁项目的实施。当然,直接参与主体是符合搬迁条件的各类贫困人口及非贫困同步搬迁人口;搬迁实施中做出贡献的主体还包括安置区的规划、建设者,资金提供者包括有关银行和保险机构等等;而搬迁后续发展的参与者包括各类产业项目的开发主体以及社会资本协作方。很显然,滦平县易地扶贫搬迁不是简单的“被动”项目实施;而是系统的“主动集群优势”的集中体现,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当地政府方面的主导作用。

各级有关政府部门,从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出发,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吸引各方面共同参与,实现整体开发与持续脱贫,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的系统性社会工程。这是滦平县各种搬迁模式的共同做法。政府部门包括村集体参与了从前期宣传动员、规划选址,到过程中招标建设、设施配套,以及后期搬迁方案、产业发展等等各个实际环节;既要组织贫困群体参与易地搬迁,同时又要代理搬迁人口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各重要环节都发挥重要作用。当然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是代替,核心还是扶持、支持贫困人口自主实现减贫脱贫,只在必要的环节进行必要的导向性支持。

换而言之,易地搬迁前原有生产方式及要素组合发生变化及改变时,新生产方式及内部要素重新组合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期间产生的摩擦往往需要政府进行积极协调;而新的生产方式同新的要素组合的结合,更需要政府扮演重要协调角色。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网址: http://www.stbctbzz.cn/qikandaodu/2021/0426/625.html



上一篇:地域不同养生应有侧重
下一篇:浅谈水土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水土保持通报投稿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水土保持通报版面费 | 水土保持通报论文发表 | 水土保持通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土保持通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