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铁路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系统设计与应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信息化技术是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简称环水保)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2018年9月,原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绿色铁路发展的通知》,提出至2020年,要

0 引言

信息化技术是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简称环水保)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2018年9月,原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绿色铁路发展的通知》,提出至2020年,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建设项目环水保的全过程监管,达到铁路节能环保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的绿色铁路发展阶段目标。

当前铁路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总体呈现高速发展态势[1],但在环水保管理方面尚未实现信息化应用。环水保管理工作目前主要依托项目管理体系开展。为与项目标准化管理相接轨,结合环水保专业特点,应提出全过程、系统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替代传统管理方式,实现管理能力的显著提升。因此,研究开发并运用铁路环水保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当前推进铁路环水保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积极举措。

1 需求分析

环水保全过程管理包括项目前期、施工建设、竣工验收3个阶段[2]的环水保相关工作内容、管理流程、数据填报等,涉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参建单位各方。现阶段对于信息化的需求,是对各单位管理工作内容的数字化、管理流程的标准化与电子化、数据采集的自动化等,并对关键环境问题实现扁平化的重点管理,达到减少管理层次、减轻管理强度的目的。

1.1 项目前期环水保管理

根据现行基本建设管理程序,铁路项目前期主要包括决策、设计和开工准备等工作。在决策过程中,项目预可研、可研应贯彻环水保理念开展项目选线,编制沿线环境敏感区、特殊保护区、规划区等专项评估报告,并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同意;完成环评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并报环保、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初步设计应对照环评、水保文件,编制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专章,严格落实各项措施要求。如果设计变动导致与环评、水保文件要求发生重大偏离的,还需办理变更审批手续。项目施工图设计,则要细化各项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设计内容。在开工准备工作中,应明确环水保监理、监测开展要求和方式,完成专项监理、监测招标。

本阶段的环水保信息化管理需要实现前期工作成果的数字化。包括环评、水保评估审批状态,成果文件的展示与查询,管理信息的提取等,便于管理者掌握项目环水保审批手续办理、重大变更、各项措施设计等情况,为项目施工建设管理、竣工验收提供指导依据。

1.2 施工建设环水保管理

铁路项目施工建设阶段总体包括施工准备、日常作业、专项工程、监督管理等工作。

1.2.1 施工准备

以建设单位为主导核心,各单位组建环水保组织机构,完善环水保管理制度;进行环水保施工图审核并完善相关内容,是否涉及设计变更及补充手续,大型临时工程、弃渣场建设施工前应符合环水保“一场一图”要求等;编制并审核施工方案环水保内容或专项方案,环水保监理大纲、实施细则等;开展环水保培训。

本环节需要实现环水保管理制度及管理文件的索引查询、管理流程包括掌上办公等电子化操作、环水保设计图及相关方案数字化集中管理查询,促进前期工作的标准化开展,强化对关键工作的管理及监控。

1.2.2 日常作业

以施工单位为主体,路基、桥梁、隧道,制梁场、拌合站等主体、临时工程,取、弃土(渣)场等各类工点在日常施工作业中,要按照图纸方案、技术标准作业和环水保措施,办理各类用地手续、恢复移交手续等,满足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和施工污染防治的要求;做好日常施工过程详细记录;监测单位按标准开展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生态专项监测,提供过程监测数据;设计单位提供现场指导等支持。

本环节需要实现对环水保日常作业各类数据的采集、统计与管理处理,对各类环境检查、监测实现有效的监督管理。作为环水保日常管理重要手段,信息化管理主要促进解决当前日常作业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不到位、精细化标准化水平不足,台账记录管理粗放、混乱等突出问题;针对隧道废水处理、弃渣场手续和施工管理等重点问题提出针对性指标、要求,强化监管[3-4]。

1.2.3 专项工程

以全面落实“三同时”要求为目标建设环保专项工程。设计单位负责跟踪沿线环境敏感目标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声屏障、隔声窗等环保专项工程设计,及时提供站场污水处理、废气防治、固废收集工程和设施的图纸等设计资料;施工单位严格按图施工,并确保质量与进度,环保专项工程实施完毕后,质量检验、调试监测合格资料等齐备;工程监理单位负责监督建设。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网址: http://www.stbctbzz.cn/qikandaodu/2020/1227/440.html



上一篇:山区公路超高填方边坡工程防护设计研究与探索
下一篇:赤子之心,馈一方水土

水土保持通报投稿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水土保持通报版面费 | 水土保持通报论文发表 | 水土保持通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土保持通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