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植被保持水土效益研究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水土生态的思考 1.1 水土生态内涵 在日常的生活中,水土保持指的就是水土资源,而最主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水土资源的破坏以及损失,既要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同时还

1 水土生态的思考

1.1 水土生态内涵

在日常的生活中,水土保持指的就是水土资源,而最主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水土资源的破坏以及损失,既要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同时还要给予充分的保护。作为人类生存必要的物质基础之一,水土资源不仅在农业生产当中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还是构成生态与环境当中的一项基本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1.1.1 草地生态系统

从草地生态系统分析,草地是畜牧业生产过程当中必需的一项物质基础,同时也为生态保护提供了一道屏障。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对我国的畜牧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加剧沙尘暴发生频率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草地的退化。草地的植被与草地水土两者之间构成了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也是对草地的水土生态具体化的表现。一旦草地的植被出现退化的状况,就必然会引发水土流失这一问题。而一旦出现水土流失,该地域的草地植被也就会发生退化的情况。由此可以得出,草地的植被保护和培育不仅对目前的畜牧业发展有利,同时也可以对水土资源保护和生态安全的维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1.2 平原生态系统

在草原生态系统当中,水土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从前在水土保持过程中,最主要的治理区域都集中在风沙区,或者是山丘地区。这主要是希望风沙区和山丘地区的水土资源效益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使水土资源可以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而在平原地区,要为了对水土流失进行预防、治理以及改善,就需要在水土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治理的手法开展各项治理活动,如此才能够对这一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1.1.3 荒漠生态系统

在荒漠生态系统中,因为荒漠地带的降水量非常低,而且整个地区的气候常年都是一种干旱的状况,这就导致该区域的植被非常稀疏,土层也相对较薄,风蚀现象非常严重。所以,与其他地区的植被生长状况相比,为了在荒漠地区存活并且生长,该区域的植被就需要克服上述所提及的问题。

1.1.4 人工生态系统

而在人工生态系统当中,例如农田、坡耕地等,特别是位于山丘地带的人工生态系统,因为林草覆盖耕作制度以及灌溉设施等一系列的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与干扰,这一系统当中的水土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一定要树立一种科学而且系统的理念对其加以治理,并且还要提供相应的保护。

1.1.5 森林生态系统

在森林生态系统当中,整个系统当中的所有植被,主要依赖于截留或者渗蓄等办法来吸收降雨。而降低地表的径流量,能够使得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改善。同时利用水源涵养的能力,还能够有效改善河川的水源状况,起到非常显著的调节作用[1]。

1.1.6 城市生态系统

在城市生态系统当中,建设生态城市以及园林城市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水土保持工作,如此才能够为园林城市以及生态城市建设奠定牢固的基础。从旧有的城市建设具体状况中可以得出,人们往往对水土资源利用和保护这一环节经常忽略。在今后的园林城市或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水土生态这一环节,将本来的自然水系和原生的地貌继续保留,可以使得城市的绿地覆盖面积扩大,同时城市的河道生态系统也得到了保护,这样水土生态的目的才能够实现。

1.1.7 乡村生态系统

在乡村生态系统当中,该系统的水土生态主要就是将农民的生活和生产,以及水土生态进行有机结合,并且通过综合治理的办法,加上新技术的运用,使得农村的生活状况与整个生产环境能够得到较大的改善,这也从另一方面减轻了植被的影响与破坏[2]。

1.2 水土生态外延

水土生态不仅只有以上提及的内容,同时还包括经济景观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相关意境。简单来说,水土生态系统,具体指的就是包括植被以及与水土有关的各种关系的总的一个概括。某一区域的原生地貌,从一定角度来说不仅是对该地区的自然历史和地理景观的呈现,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地区的人文遗迹进行相关的呈现与反映。而在这基础之上,就使得该地区的水土生态有了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层面的意境。由此可以得出,水土生态表现出的良好性,不仅只是单纯表现为对环境的友好,同时还要反映出产出友好和所构成的一种良性的循环状态。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网址: http://www.stbctbzz.cn/qikandaodu/2020/1121/409.html



上一篇:初探水土保持的生态环境监测方法
下一篇:内蒙古荒漠化驱动力及水土保持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投稿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水土保持通报版面费 | 水土保持通报论文发表 | 水土保持通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土保持通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